• 技术文章

    中国药业大震荡:1/3药厂将淘汰……

    2017-12-11 18:54:24  来源:Mark Liu

    从业40年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卫生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卓永清,*近碰到很多国外同行来询问:中国医药界正在发生什么事?

     

     

    当下的中国人,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的公众同步享受绝大多数的新产品。但,新药是一个例外。

     

  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(CFDA)统计,在2001年至2016年期间,发达国家有433种创新药上市,只有100多种在中国上市。“在这一点上,我们远远比不上欧、美、日等发达国家,甚至比不上非洲一些国家。”国家新药审评委员会专家朱迅在一个高峰论坛上说。

     
    此次新政出台,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吴浈的解读是,“标题已经写明白了,就是鼓励创新。”要解决公众用药的问题,让公众能用得上新药,用得上好药,让医生在给患者治病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更多的选择。

     

    卓永清认为,《意见》的规格之高,已将医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升为一项政治任务,肯定会给国内医药界带来巨大变化。
     

     

    国外新药在中国上市迟滞,主要源于中国药审制度上设计。一个国外新药要进入,需要重新在中国做临床试验,且要先经过食药监总局的临床试验审批,等待审批的时间就长达一到两年,而主要药物研发国家的通行做法是一个月。
     

    僵化的审评流程,同样让国内的制药企业很受伤,严重影响企业的研发效率和进度。临床试验的结果是药品价值的唯一试金石,早一天开始临床试验,就可能早一天让患者用上新药,也早一天为企业带来回报,这对于初创企业尤为关键。国内漫长的审批时间,迫使一些创新企业将早期临床试验放到澳大利亚、韩国等国家进行。
     

    积重难返,唯有改革一途。2015年8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改革药品*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》(下称“44号文件”),按下改革快进键,此后,一系列新政新规让整个制药行业为之激荡。
     

    创新发动机已然运转,在这场针对化学药、生物药,旨在优胜劣汰、让药品回归本源的锻造中,跑高速之前,还需更多的磨合,大量药企和药品将在这个过程中被颠簸掉。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缜密“组合拳”

     

    新政启动造成的行业震荡已然显现。
     

    本轮审评审批制度改革,有两大主线,除了创新药要新,另一条就是仿制药要同。所谓“同”,就是要求国产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,在质量和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。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对那些没有创新能力、主要生产仿制药的中小药企来说,凛冬已至。中国是医药企业数量*多的国家,据2015年统计,国内有5000多家药企,基本扎堆在生产原料药和仿制药。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国际型大药企。
     

    这轮加紧的药政改革,依旧是由政府监管部门主导之下开展,对药企将是一场洗牌,淘汰一批落后品种,促使一些落后企业退出市场。
     

    “刚开始的时候推进比较慢、多数企业也不配合,以为又是一阵风。新任药监局局长上任之后,这阵风持续地刮,企业才看到要动真格的了。”一位药企负责人对《财经》记者分析。
     

     

    由于技术实力和资金投入都不够,很多药企根本无力证明自己生产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具有一致性。因此,即便是国内的大型药企,也会受影响,“只是程度不一样,但终归实力摆在那——吹断了几只胳膊,还有大腿在。而竞争的中小企业对手死了一部分,事实上是增加了大企业的份额。”上述药企负责人分析。
     

    的数据透露了这一趋势。CFDA公布的《2016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》显示,截至2016年11月底,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176家。这比2015年减少了889家。

     

    尽管解释称,减少的原因是一些企业未通过GMP认证,暂缓换证。但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下,换证本身就是一道可以垒高的门槛,制药业淘汰落后产能的趋势已经明朗。
     

    从整个行业的发展看,国内制药行业的集中度一定要提升,但“实现途径不能是强制行政命令关门,本轮改革是通过监管机构提高标准,运用市场逻辑来实现优胜劣汰”。

      

     

     

    扒住史性“机会窗”

     

     中国的医药创新排名很不理想。由四家医药行业协会在2016年发布的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》(下称《医药创新报告》)显示,美国创新贡献占全球一半左右,稳居老大地位;第二梯队是日、英、德等,创新贡献约在5%-10%;中国被归为第三梯队,创新贡献约为4%。
     

    绝大多数中国药企都选择商业风险较小的仿制药,*终使得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,在12万个化学药批准文号中,95%以上为仿制药。
     

    创新药通过专利带来市场溢价和实现高利润,而仿制药的市场策略截然不同,追求的是市场的广度,薄利多销。中国在几乎所有生产制造领域都是由此上道的。
     

    “作为一个制药大国,中国只走仿制药这条路肯定是行不通的。”卓永清对《财经》记者分析。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强生、吉利德、辉瑞等具有强大新药研发能力的药企净利润均超200亿元。
     

    “现在初创公司越来越多,一个小团队就能拉风投做项目。”谢雨礼对《财经》记者分析,在江浙已经有三四百家这样灵活机动的创新公司。当然,创新风险大,但他相信概率,“池子大了,一定会有影响力的新药出来”。
     

    《医药创新报告》指出,如果在今后十年依然以仿制药生产为主,不能建立起医药创新产业链,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将后劲不足,直至丧失历史性的“机会窗”。
     

    让人稍微松口气的是,无论从政策,还是供给端和需求端看,目前中国具备了新药爆发的基础条件。
     

    创新药是制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,中国政府从未放弃赶上去的雄心。当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,在医药知识产权上挑战美国和欧洲制药商,促成了本国仿制药产业的起飞时,中国并未效仿,而是对知识产权制度表现出适度的尊重和维护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当中国的制药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创新药时,它们将成为专利制度的受益者。
     

     

    新药的供给端包括投资和研发能力两大要素。早在2008年,中国政府开始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投入巨资,推动新药重大专项,截至“十二五”末,中央财政投入达128亿元,很多地方及民间资金跟进很快。
     

    资本市场蠢蠢欲动。自2015年起,百济神州、和记黄埔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;再鼎、信达、华领、基石等众多新创生物医药公司获得巨额投资,如信达生物和基石药业在2016年分别获得2.6亿美元和1.5亿美元投资。
     

    尽管在金额上跟同期TMT领域的融资案例相比,是小巫见大巫,但在制药业,已然激起巨大的涟漪。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改革下一步

     

    雷厉风行,是业内人士对本次药审改革的普遍评价。连推新政,CFDA效率高,执行力强,一气呵成。不过,由于创新药对审评机构的水平要求更高,且往往无先例可循,需要评审人员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,能够从科学角度来评判风险。这成为当下CFDA的短板。
     

    一位经历过药品申报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《财经》记者,“现在(药监局)招的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学生,很多都没做过药。”他就曾遇到过“非常可笑”的回复意见,可以推测出审评员根本就没看懂材料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为补短板,CFDA从美国FDA引进首席科学家,依靠外部专家第三方的意见,来弥补*的不足,但助力毕竟有限。
     

    改革中,还涉及临床研究、监管审批和支付环节,这都是当前医药创新生态系统*大的瓶颈,如果这些要素得不到显著改善,医药行业将有可能失去当前来之不易的好势头。
     

    临床研究首当其冲,是创新药研发过程中无法替代的一步,也是投入时间和资金*多的阶段。在审评审批提速之后,临床研究的机制和能力问题愈发突出,制约着在研新药的临床价值和上市速度。
     

    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是为数不多实行机构认证和试验审批的国家,临床试验准入标准过于严苛,审批周期较长。吴浈坦承,在国内能够做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通过认定的只有600多家,特别是能够承担I期临床试验的机构仅有100多家,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医药创新的瓶颈。
     

    改革下一步,将推进多项涉及临床试验管理的举措。比如,临床试验机构由资格认定制改为备案制,提升临床试验能力;临床试验的审批,也由过去的“点头制”,改为“摇头制”,原来是经审评机构批准后,临床试验才能开始,现在改为临床试验的申请受理以后一定期限内,如果审评机构没有给出不同的意见,就视为同意,申请人可以开展临床试验。
     

    而且,在一定条件下,可以接受境外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数据,这为国内外临床数据的互认打开了方便之门,将进一步缩短新药的审批时间。
     

    不过,放开临床试验机构的准入,也难以一蹴而就地解决临床资源紧张的问题。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由于长期以来,新药研发不多,国内临床试验方面的人才、医院主持临床研究的项目组长都不够,同时也缺乏经验,药企不敢将创新药的临床试验交给中小型医院去做,还是会优先找三甲医院,这一矛盾,凸显了国内临床试验环节硬件软件都跟不上的窘境。
     

    在审批提速后,后面的关卡还有支付和采购机制问题。这非CFDA一家所能撬动。
     

    整个医改是一盘棋,涉及到卫生计生委、人社部、药监局等多个部门。而且,患者、药企、医院、监管机构、支付方,各有各的利益诉求。比如,患者希望吃上价廉质优的药品,但是太便宜,药企的盈利空间少,就没有资金和动力去投入创新研发;国家鼓励创新,加快审评可以实现,但是创新是要靠市场回报来支撑的。
     

    《医药创新报告》认为,主要是因为新药上市后的可及性差,缺少报销机制,且集中采购环节市场准入缓慢。
     

    在创新药领先的国家,无论是商业保险占大头的美国,还是政府公共资金为主的德国和日本等,都能报销创新药,且报销资质和上市批准基本同步,*长不超过半年。
     

    中国六成以上医药费用由医保支出,医保目录采用定期更新的方式,使创新药的集中采购进度缓慢,进一步拉长了创新药惠及患者的时间,以及创新药企业获得经济回报的周期。
     

     

    此外,本应作为重要的补充资金来源的商业健康险体系覆盖率仍然很低,至今仍未成为创新药支付重要的补充资金来源。
     

    预计今后五年,中国将有一批创新药获批上市,若不能及时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,会严重打击企业对研发持续投入的积极性。
     

    2017年,新一轮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展现出令人乐观的方向。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对45个独家专利药品组织谈判。*终有36个药品实现医保支付标准的降价,降幅*高达70%以上,平均降幅44%。所涉及药品多为治疗肿瘤、心血管等重大疾病的临床价值高、价格昂贵、专利创新品种。
     

    这次国家医保谈判,以病人为中心,以临床为基准,明确了“补缺、选优、支持创新、鼓励竞争”的医保用药需求导向,重点考虑重大疾病治疗用药、短缺药、儿童用药,优先考虑创新药品,扩大竞争性品种。
     

    人社部医保司司长陈金甫向《财经》记者披露,36个药品的准入,预测医保年增支出至少50亿元以上,但如果未经谈判而直接纳入,支出将翻倍。
     

    人社部方面在谈判中砍价特别狠,超出企业的预期。《经济观察报》报道称,一些企业人士,满头大汗地扶着墙出来。
     

    当临床研究、监管审批和支付环节的绊脚石一一搬开之后,就看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动机自身功率了。
     

    国人早日吃上新药,障碍不少,但值得期待。


    留言
    张肖强 先生
    谷瀑服务条款》《隐私政策
内容声明:谷瀑为第三方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,谷瀑(含网站、客户端等)所展示的商品/服务的标题、价格、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由店铺经营者发布,其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。谷瀑提醒您购买商品/服务前注意谨慎核实,如您对商品/服务的标题、价格、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,请在购买前通过谷瀑与店铺经营者沟通确认;谷瀑上存在海量店铺,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/侵权信息,请在谷瀑首页底栏投诉通道进行投诉。
浙江米勒洁净设备科技有限公司 电话:0577-85822921 手机:15858585519 地址: 中国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城工业园
Copyright ©2003 - 2024 Goepe.com 版权所有 关于谷瀑 | 服务中心 | 著作权与商标声明 | 会员服务 | 隐私声明 | 网站导航